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民生就是最大的市场,一个有温度的医药行业将为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社会办医、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等纲要,形成了国家医药卫生发展的政策体系,指明了我国医药卫生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健康教育、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优化多元办医格局等规划纲要。
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稳健前行,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将促进医药需求持续增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10月12日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84,846.7亿元,占2022年GDP百分比为7.01%,距欧美发达国家仍有不少提升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显示,全国总人口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了5.38%,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了5.44%。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3》显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于2022年出现负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升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常态,将引导医疗健康的整体市场需求。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虽然“三医联动”“带量采购”、“DRG/DIP支付改革”等政策短期内使医药行业整体承压,但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将促使医药行业逐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药行业将赢得更大发展机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公立医院受制于地方财政等因素无法快速扩张,不能够完全满足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
a.经济稳定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 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变化,提高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从而致使医疗服务资源短缺。
b.大型公立医院通常高度集中于主要城市的中心地带,致使许多其他地区优质医疗服务匮乏,医疗资源分配存在不合理,中国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已使城市新区及郊区对医疗服务资源的需求加大。
c.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更多的居民不满足于基本的医疗服务,并要求享有更多个人隐私的、个性化高端或差异化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弹性不足无法完全提供上述高端或差异化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增加医疗服务资源供给,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问题,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意见鼓励在社会办医,部分政策意见摘选如下:
2009年 3月,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为新医改的纲领性文件,提出积极推进非公有制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医疗机构设置体系。
2010年 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消除制约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
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医疗机构建设多元化,鼓励各类投资;推进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在准入门槛、医保报销、专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平等。
2016年 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进一步激发医疗领域社会投资活力,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
2019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大政府支持社会办医力度,包括但不限于拓展社会办医空间、扩大用地供给、推广政府购买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及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导向,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扩大医疗服务资源供给。
2021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促进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明确加强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的设置及建设。
2022年 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通过多举措推进健康贵州建设。
2022年 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2022年 10月,贵州省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印发了《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深化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开展全人群多样化健康管理、支持社会办医发展、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等。
2023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 2023年下半年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等六方面的任务。
2023年 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通过系统重塑医疗卫生体系和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以城带乡、以乡带村和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资源向乡村下沉。
2024年 3月,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基层医疗的服务水平,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并持续完善集采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监管。
在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的持续推动与支持下,社会办医的行业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办医快速发展,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满足多样化医疗需求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了公立医院的重要补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稳健前行,社会公共设施将不断完善,也必然会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及居民的基本和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一大批优质的民营医疗机构也开始出现。
公司坚持医疗、教学和科研协同发展的建院思路,坚持“一体化管理、同质化发展”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医疗质量为生命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探索出有别于公立医院、亦有别于一般的民营医院的信邦医疗服务运营模式,在技术、教学、科研、人才、服务、管理、规模等方面在贵州省内已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并稳步推进肿瘤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网络布局;基于公司医疗健康全产业链的优势,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抗风险能力,并利于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在信息化、医保、后勤等方面实行集团中心化管理,进行全方位成本管控,体现股份制企业机制优势;此外,通过与江苏省中医院的合作,将旗下医院打造成为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成为贵州省领先的中西医结合医院,让贵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中西医医疗服务。公司目前拥有 6家医疗机构,分布在贵阳、遵义和六盘水,其中肿瘤医院是贵州省唯一的三甲肿瘤专科医院,白云医院、乌当医院是有较高知名度综合医院。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药械供应商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可以大大降低医药流通环节的成本,保障用药需求。随着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医药行业连接上游药械供应商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医药流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宏观需求、政策调控及新技术的影响下,医药流通行业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在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医保体系不断健全等多重因素下,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持续增长,医药流通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医疗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根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2018年至2022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持续增长,但2022年增速较2021年有所回落,总体增速有所放缓。
近年来国家推行“带量采购”等政策,推动“以量换价”,客观上推动了行业结构调整,提升了行业的集中度,规模化运作和成本控制成为主旋律。下面是药品批发/零售百强企业市场占有率变化趋势:
随着行业集中度日趋提高,上下游客户对医药流通企业的渠道要求更广,服务要求更专业,一方面上游药械供应商必须研发出更好的产品,以便通过医药流通企业的渠道、客户等资源助力其产品推广和销售,下游医疗机构受制于医保控费、改善自身诊疗技术需要等因素,希望医药流通企业提供专业、全面、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也需不断探索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增值服务,如将流通信息反馈至上游供应商,为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提供药品追溯等延伸服务,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增强跨区域供应链物流协同能力,提供优质服务。在优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及医药分开趋势下,医药流通企业由过去的横向拓展转变为纵向下沉,进一步优化了城市与乡镇、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配送服务网络,提升其渠道能力和服务半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服务不断普及,医药供应链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数字化医药流通模式,建立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平台,以智慧化信息技术赋能药品流通势在必行。医药流通行业需构建现代智慧医药供应链服务新体系,完善行业标准,着重提升网络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使医药物流网络布局更加合理,仓储运输全过程信息可追溯,配送更加安全、高效、便捷;随着线上问诊购药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线上医保支付渠道的打通、医院处方外流逐步放开,未来医药电商将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社会资本也会持续进入,使之呈现出多元化竞争局面,传统的医药流通企业需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探索线上业务与线下服务的对接,推进“医药+”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全渠道、全场景服务能力。
在上下游优质客户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医药流通业务面临全国性流通企业、区域内其他流通企业的度竞争。
公司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上游供应商的省级独家代理权,已建立了覆盖省内主要等级医院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包含药品和器械的全品类配送体系,建有现代物流医药配送物流中心,提供了更专业、高效的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同时公司拥有肿瘤医院、白云医院等医疗机构终端,使医药流通业务具有天然的下游客户优势,此外,公司已在探索线上与线下的深度融合,便于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
受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业经营整体承压, 生产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滑。在“三医联动”的改革背景下,“集中带量采购”、“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医保目录调整、基药目录调整等工作持续推。
杏彩体育平台app